六盘水是一座久负盛名的老工业城市,因煤而兴因煤而立。昔日的六盘水,由于过度的资源开发,造成了生态环境恶劣。20世纪80年代初,全市森林覆盖率一度下降到7.55%,石漠化面积占总面积45.35%,水土流失面积达80%以上。
近年来,六盘水坚持“生态产业化、产业生态化”的战略定位,把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,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抓生态修复、促转型升级、治沉疴痼疾、建绿色家园,绿色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底色。
今天的六盘水,享有“凉都”美誉,一条条“绿色长廊”纵横交错,一片片城市“绿肺”加速扩容,抬头可见“天空蓝”,放眼环顾“生态绿”。
(相关资料图)
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背后,饱含着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丰收和喜悦,更凝聚着六盘水各级上下铆足干劲、下足力气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干劲。
一江碧水穿城过,十里青山半入城。水城河,又名响水河,是六盘水的母亲河,是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唯一一条地表河流,兼具城市防洪等重要功能。
十年前,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,水城河水体纳污能力减弱,加之生活垃圾污染和无序排放,水城河变成“臭水河”,被纳入了全国城市黑臭水体名单。
2014年开始,六盘水市委、市政府以实现“水清、岸绿、空气清新宜人、生态功能自然”为目标,启动水城河治理工作。之后出台建市以来的首部地方性法规《六盘水市水城河保护条例》,为加强水城河保护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。
郭君海 摄
通过多年坚持不懈地治理,水城河河水变清、河岸变绿,成为城市诗意栖居地。良好的生态环境,让水城河成了“网红打卡点”,近段时间,不少市民、游客在这里驻足观鸟、摄影,与迁徙过来的候鸟,共同欣赏山水美景。
地处长江、珠江上游的六盘水,保护好大自然成为六盘水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。围绕“两江”上游生态屏障打造,六盘水以做大绿色总量为目标,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治理,扎实推进国土绿化行动,高标准、高质量实施城镇周边、道路沿线、河湖沿岸等重点区域绿化、美化,不断提升全市生态环境承载力。
郭君海 摄
六盘水最大的价值在生态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。近2年来,累计完成营造林40.19万亩,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94.91平方公里,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62.33平方公里,恢复治理历史遗留矿山685.05亩。
目前,六盘水湿地保有量12.26万亩,湿地保护率稳定达60%。有各类型自然保护地18个。全市森林面积达922万亩,森林覆盖率达到62%。大力实施城市中心城区山体绿化和景观提升,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.17%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勇勇
编辑 鲁媛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32 华西培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35 联系邮箱: 920 891 263@qq.com